姓名:黄怡君
学院及年级专业:地理与旅游学院21级地理科学1班
职务:21地科1班班长,曾任院就业部委员
荣誉:
奖学金:
2023-2024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2-2023 国家励志奖学金
竞赛类:
2024.09 “经纬杯”全国地理教学成果研究 一等奖
2024.08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优秀地理教研成果 一等奖
2024.08 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 一等奖
2024.06 惠州学院新生研学路线设计大赛 特等奖
2023.10 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总决赛 三等奖
2023.09 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南方赛区 二等奖
2023.08 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 二等奖 2023.07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省级立项 2022.07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省级立项
称号类:“学习优秀生”、 “优秀委员”
信条: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成长事迹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机遇。我的学习之旅始于一个乡镇的普通小学,那里的教学资源并不丰富,但那时妈妈和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悉心教导,培养出了最初视学习为一切的我。我记得,那时总会和邻居的小伙伴聚在一起学习,埋头于书本。
在平凡但又不平淡的中学生活结束之后,我顺利的迈入大学。大学是一个全新的舞台,这里有更多元的知识体系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我选择了地理科学作为我的专业,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领域。在大学期间,我不仅专注于课堂学习,还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项目,与导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难题。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和大创团队共同参与的地理展示大赛,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早期的学习生涯中,我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接受者。我认为学习是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获得好成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意识到学习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是为了装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这种认识的转变让我开始主动寻求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额外的书籍、参与讨论和研究来拓宽我的知识边界。
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我也始终相信诚信是人际关系的基石,勤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而责任感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这些都指导着我的行为和决策,无论是在学习上的诚实守信,还是在团队合作中的尽责尽力,我都力求做到最好。这些价值观不仅让我在学术上取得成就,也让我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了尊重和信任。
在学习道路上,难题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复杂的问题或是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我的策略是采取分步骤的方法来逐步攻克。首先,我会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然后逐一解决。如果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我会主动寻求教授或同学的帮助,或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我还养成了记录学习笔记的习惯,这不仅帮助我巩固了知识点,也为将来的复习提供了方便。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期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有机会去世界各地旅行和学习,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无论是通过志愿服务还是通过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
回顾过去的成长历程,我深感每一步的努力和坚持都是值得的。从小镇的孩子到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的学生,这一路走来,我收获了知识、友谊和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我作为一个学者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作为一个人的品质。
给师弟师妹的建议
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每个人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我个人觉得最基础的,也是最核心的,就是理解。理解课本,理解老师的ppt,理解所有你能看到的学习内容的所有形式。
我所说的理解,不是说简单机械的记忆背诵,而是你深入的理解掌握。例如你看到一个名词时能够联想与他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这个要求其实很高,需要我们非常熟悉的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抽丝剥茧理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对于这个知识的思维导图。
那怎样培养这个理解能力,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多看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把课本过几遍,把知识看到脑子里去,每一句话都需要搞懂,每一段内容的主题是什么。课本是别人所总结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你所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别人绞尽脑汁编写出来的精华,当看的书多了,知道的东西多了,知识面大了,你越发现很多东西学起来很轻松。
当你有了足够的能力能够理解你所学的内容之后,需要有的就是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始终完成。
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个计划可是短期的,例如我要在这个星期内把上过的课的内容整理复习一遍,也可以是长期的,例如我要备考四六级,我要考教资。
脱离了高中,进入大学生活你会发现,很自由,很快乐,但是也很容易散漫,没有课了在宿舍打打游戏,刷刷视频看剧,很舒服,但是时间也就一下子都消磨掉了。
那么有了计划之后,应该做到的就是按着计划走。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最厉害的不全是聪明,而是有着超高的毅力、自制力、自律性。我们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惰性打败,就像本来准备周末下午去把某个课的笔记整理一下,但是睡过头醒来就赖在床上我刷会手机,然后一刷就再也没下过床。这个时候我觉得有一个方法,但是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用,就是给自己定一个5-10分钟的缓冲时间,我十分钟后就去干嘛干嘛。这个时候心里想着的就是要去干嘛了,玩的也不痛快,然后就等着时间到,走人,久而久之你不用缓冲都能直接走人去干活。
所以,做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做好计划,学习的时候走出宿舍,到图书馆看看书,看看课,等放松的时候畅快地玩。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自我欺骗的学习,不要有那种表现出很认真很努力的学习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投入学习,就像明明笔记记的非常工整漂亮,但是其实根本没有后续深入学习复习,去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容。并且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丢掉手机,把它放到你看不到的地方,全身心的投入你的学习内容里,不要看两分钟书奖励自己玩会手机回个消息,这样子没有形成一个整段的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极低。
很多时候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我是学不会的,然后就不去努力,其实聪明的人总是会有学习上的优势,但我觉得努力和坚持,才能给你最终想要的答案。
其实这些很多也是老生常谈的内容,但也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经验,希望对师弟师妹们能够有所帮助,大家也适当选择。
最后,祝大家都能在大学四年里,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