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里,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积极响应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由学院学子组成的“疍”花汤小组,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与创新精神,深入惠东县巽寮湾旅游度假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与传承之旅。
本次活动中,“疍”花汤小组聚焦疍家传统头饰文化,旨在通过现代设计理念与成本优化策略,为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7月10日,小组成员首站抵达巽寮湾渔业村村委会,受到了当地渔民及村委会的热情接待,充分感受到了渔家人特有的淳朴与好客。
在村委会的精心安排下,小组有幸邀请到了疍家头簪制作技艺的两位重量级嘉宾——资深非遗文化传承人李奶奶与新生代代表,共同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簪制作与交流活动。李奶奶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手艺,向学生们展示了传统头簪从选材到成型的每一个精细步骤,每一针一线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渔家人的智慧。而新生代传承人的加入,则为传统技艺带来了更加年轻化和时尚化的视角,为传统头饰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疍”花汤小组成员在聆听与观摩中深受启发,他们不仅认真学习了头簪的传统制作工艺,还积极探讨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材料与造型设计,使疍家头簪更加符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小组提出,将传统材料与环保、的现代材料相结合,同时融入现代流行元素,打造既具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头饰新品,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从而拓宽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
非遗文化传承人为我们展示如何插头簪
接着,村委会拿出了经现代改良后的疍家服饰,衣服整体非常鲜艳,不仅如此,村委会向我们科普从前的疍家服装是非常简朴的,基本上都是以蓝黑亮色为基调,如今,这些服饰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色彩与时尚元素,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恰似巽寮湾波光粼粼的海面,映照出渔家人日益增加的幸福指数。
换上改良后的疍家服饰,小组成员仿佛穿越时空,成为了这片海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随后,他们满怀期待地前往了巽寮湾的标志性建筑——天后宫,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饰对比展示。在天后宫的古朴氛围中,小组成员将传统疍家头饰与现代创新头饰并置,通过具象化的比较,直观地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传统疍家头饰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的目光;而现代创新头饰则以其新颖的设计理念、环保的材质选择以及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造型,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这场对比展示,不仅是对疍家头饰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疍家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实践,更是地理与旅游学院学子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体现。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深刻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重要性,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未来,“疍”花汤小组将继续携手当地社区与文化传承人,探索更多文化创新与传承的路径,共同书写巽寮湾乃至惠州地区非遗文化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