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正午,在地理与旅游学院的副院长戴学军博士、副院长王丰年博士、尹辉博士以及吴鹏豹博士的带领下,在16、17级师弟师妹们的祝愿声中, 15级地理科学专业两个班的75名同学带着满怀的期待与满腔的热情,正式踏上了为期14天的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考察之路。
坐在广州——华山的列车上,一路向北而转西,同学们欣赏了余晖照耀下的粤北喀斯特山水,偶遇了清晨薄雾笼罩中的鹦鹉洲长江大桥,亦惊艳于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上方度寒冬而生意盎然的冬小麦,沿途的一切景色与风情可谓尽收眼底。可在地理人的眼中,风景只是风景吗?山只是山,水又只是水吗?他们在远赴他乡奔走游学的15天里到底经历了哪些?
出发前集体合影
陕西+内蒙古篇
险冠天下——华山
4月19日上午9:00,老师和同学们从西峰脚下“太华胜景”牌坊出发,乘缆车至近西峰之巅处,徒步开始。按计划,师生一行人依西峰——南峰——东峰——中峰——北峰的顺序对华山进行考察。一路上,跟随老师们的脚步,倾听老师们的讲解,同学们对华山的气候环境、山体结构、地质特征、植被组成及宗教文化等都进行了深浅得当的认识和了解。经过约七个小时的上下攀援,下午六时,全体师生总算安全集合至北峰山脚,随后返回酒店,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华山太华胜景合影
华山西峰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4月20日上午九点,老师和同学们乘车抵达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主要针对闻名于世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进行参观和学习。兵马俑陪葬坑分一、二、三号,按照这个参观顺序,同学们紧紧跟随景区导游员的步伐,时刻穿梭于摩肩接踵的人潮之中,眼耳并用,心手互通,艰难却从不间断地从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中努力汲取知识养分,渴望能将它们熟记于胸,最终化为己用。
十三朝古都——西安
下午两点,我们到达了向往已久的西安城。根据行程安排,我们首先对地处西安市中心区的明代古城墙进行了参观和考察。
怡然漫步城墙上,春阳未暖,轻风时拂来。凉快!
举目细望城内外,草木初绿,蓓蕾尚待开。美哉!
侧耳倾听师之言,城墙依旧,大明已不再。感慨!
在老师们的耐心讲解和参观下,同学们对明城墙的历史由来、文化内涵、结构作用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在到达酒店放置好行李后,同学们开启了一轮“西安自由行”。在下午到晚上的这段时间,同学们大多前去参观了外型古朴却气势恢宏的大雁塔和流光溢彩而金碧辉煌的钟鼓楼,并为它们美轮美奂的建筑体貌和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所折服。当然,同学们还不失时机地造访了永兴坊、回民街等时刻冒着菜香的地儿,好好地慰劳了一番风尘仆仆、饥肠辘辘的自己。
王丰年博士明城墙说史
西安钟鼓楼
21日中午,我们从西安乘火车出发,约在傍晚shi4分到达地处陕西与内蒙古交界的陕西省靖边县县城。由于受到季节、纬度、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里的白昼颇长,直到晚上八点半多天色方才完全进入黑夜。
饱经沧桑之地——萨拉乌苏 & 波浪谷
4月22日早上九点,我们乘坐大巴抵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套人遗址。作简单的拍照留念后,在当地向导范金山老先生的指引下,老师和同学们很快就踏上了长达18公里的徒步考察之路。漫漫18公里,同学们紧跟向导和老师们的步伐,顶着烈日,迎着扬沙,踩着崎路,一路爬沙丘、越高地、下斜坡、过沼泽……,不时认植物、辨方向、观地层、采土样……当然,除了前进和学习外,在中途休息的间隙,同学们也抓住机会去画画沙画、泡泡“沙浴”、滑滑沙板,以好好体会一番沙漠给予人们的温情的一面。
戴学军博士教学生使用罗盘仪
经过8个小时的徒步,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虽然感觉双腿瘫软无力,可看到自己微信运动里显示的“30000+”,大家也不禁开怀地笑出了声.....
傍晚时分,向导范老先生邀请我们去他家的博物馆进行参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出土于萨拉乌苏河流域的河套人和各种大型古生物(如披毛犀、河套大角鹿等)的骨架、化石等以及一些古代文物。
4月2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靖边波浪谷。下车翻过一座小山后,我们来到一条山间沟谷。在范老先生的开路下,我们沿着泥泞的沟谷一路行进,约半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形似波浪、路仅一线的丹霞“一线天”。此景之造化,使得同学们无不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发出啧啧赞叹。
波浪谷
简单用餐后,老师和同学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龙洲黄土剖面进行考察。在那里,我们对黄土的颜色、质地、粒径等进行了观察和简单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采集了相关的样品。随后又驱车十余分钟,到达当地的明代古长城遗址进行了简单的参观与考察。
青海篇
从波浪谷回来的当晚,老师和同学们就乘坐夜班火车前往西宁,经过了约12个小时的“颠簸”,4月24日中午,终于安全抵达青海省西宁市。在市区吃过中午饭,紧接着我们又乘坐大巴前往塔尔寺进行参观学习。
黄教圣地——塔尔寺
塔尔寺因先有塔后有寺而得名。在那里,我们心怀敬畏地跟随着景区导游员的步伐进行参观,在他娓娓道来的解说中,我们对塔尔寺以及藏传佛教的历史文化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寺内,我们也亲眼见识了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之精美绝伦。
高原之珠——青海湖
4月25日,老师和同学们早早就从西宁市区出发,在正午时抵达了位于刚察县的青海湖。漫步于青海湖畔,我们主要针对二郎剑景区进行游览和学习,在老师们生动且细致的讲解下,我们对于青海湖的成因、生态及水文特征等方面的了解也在步步深入。
青海湖师生合影
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26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中国著名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顶着高原上灼灼日光,师生一行人边走边聊,从盐湖的地质历史讲到湖盐的元素组成、又从湖盐的商业文化讲到古代丝绸之路,茶卡盐湖之神奇美丽和老师学识之渊博厚重都令我们忍不住交口称赞……
吴鹏豹博士为学生讲解茶卡盐湖的形成原因
茶卡盐湖师生合影
离开茶卡盐湖后,我们再次出发,目的地是甘肃省祁连县。行车途中,看到天上飘起了小雪,我们已经是一脸兴奋了。然而更让人庆幸和惊喜的是,当我们路过祁连山时,发现山上竟是大雪初停!于是乎,一场南方师生邀舞北国霜雪的狂欢盛宴就此拉开序幕……
甘肃篇
“上帝掉落在人间的调色盘”——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4月27日中午,我们来到了期盼已久的一站——张掖七彩丹霞。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地区,此处的丹霞山土/岩质比较疏松破碎,故它们的美是属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类型的,于是我们便沿着栈道边走边听讲、边欣赏,再偶尔拍拍照。这里除了阳光稍微毒辣之外,其余所有仿佛皆是惬意。
张掖丹霞地貌
戴学军博士为学生讲解丹霞地质地貌
“中国的科罗拉多”——平山湖大峡谷
28日上午,我们终于来到了本次野外实习考察的最后一站——平山湖大峡谷。同属丹霞地貌,相比七彩丹霞,平山湖大峡谷的丹霞景观其实更为纯粹:毕竟七彩丹霞是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结合体而并非纯粹的丹霞地貌。在此,我们深入大峡谷进行了相关的考察和采样,同时把此处的地貌与波浪谷、七彩丹霞、仁化丹霞等同类项进行了横向对比,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丹霞地貌的了解和认知。
平山湖大峡谷师生合影
尹辉博士为学生讲解平山湖大峡谷地质地貌
回程
29日早上7:00,老师和同学们便从张掖火车站乘坐早班火车就此踏上了归途,并在30日晚上九点安全抵达惠州学院。
回首那一路上风尘仆仆的13天,我们上过高峰下过沟谷,赏过翠湖吻过黄沙,对话过古人探问过宗教,真是不可谓不精彩。但其中的苦与乐,恐怕只有我们这些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吧!无妨,反正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次既能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又能愉悦身心、丰富生活的成功的游学之旅,不是么?
撰稿:刘亨维
摄影:刘亨维 周小妹